鄧少蘭:浸入式教育創設語言環境

鄧少蘭:浸入式教育創設語言環境 

——東南學校推行教改“工程師”

    立德芝蘭樹蕙,育才桃李芬芳。一八年獲教育功績勳章的東南學校英語改革總統籌鄧少蘭,正正是東南學校推行教改的“工程師”。“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改” ——回首走過教改十五年的路上,鄧少蘭形容參與教改是她的榮幸,並談到參與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並非易事。

    尤其是十多年前的東南學校,在收生不足、師資團隊未建立的情況下,劉羨冰校長組織幾名對教改有熱誠的教師,踏上教改這條路,團隊面對學校部分教師對教改方式的不理解,以及部分家長對教改成效的質疑,可謂充滿困難與挑戰。

    出發點都為學生好

    縱有不容易的地方,鄧少蘭坦言“很開心團隊的教學理念及思維都是一致,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學生好,所以才能夠堅持如此長的時間,贏得家長的信任,自然就互相配合去推動,最大得益者當然是學生。”東南學校學生較多來自勞動階層的家庭,由於家長不諳外語,故在推行外語改革時,逐漸得到這群家長的信任更是令人鼓舞的。

    秉承着劉校長對教改的原則——不可以把學生當白老鼠。因此教師的每一個決定及改變都要非常小心。校方希望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,讓學生在語言習得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語言。由○五年開始,校方打破幼稚園寫字的傳統,推動多認少寫,這亦正正是配合了近年政府提出的要求。

    會認字閱讀不求人

    “我們小朋友為甚麼閱讀好?都是因為認字多,當認字多的時候,閱讀不需要求人,小兒已經把一個小學生要識的認字量解決了,餘下的時間他可以很自由、很瀟灑地閱讀,一閱讀時,知識量就是一個爆炸期,就可以輸入很多東西,這一個輸入就啟發了智力。”

    這正正是為何劉校長會提到學生上課很嘈吵,其實學生不是在聊天,而是針對教師課堂上的內容去研討,甚至乎提出批判思維,圍繞學習去討論,這亦是校方所鼓勵的。

    “我們不介意學生上課未必是坐定定在一個位上,只要他們是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。因為空間是他們的,你會不會在家坐得很正規?不會!”校方希望讓學校成為學生真正的第二個家。

    最大得益享受學習

    浸入式教育就是要創設一個語言環境給學生,不只是送學生到外國就是語言環境,而是學校任何一個小角落都是一個語言環境。校方給予學生肯定和信心——“我們學習第二語言,很多時是來自打擊,同類人的打擊。但當我們去到外國,用他們的語言時,他們是很鼓舞的、很開心的,我們不讓這些打擊出現在學校的氛圍,所以學生很自然會麗音。”

    這亦正正是為何越來越多教師自然地加入教改之路,當整個教學氣氛好,教師享受教學過程,學生亦享受學習過程,這亦是改革的最大得益。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與學生的互動,亦會檢視到學生所需,間接地是由學生推動老師改變方法,教學相長,莫過於是最令人開心的事。

    兼顧教學及編課程

    推動教改多年,除了越來越多教師的投入、家長的信任,令人感到教改的成功是教材的改變,由於香港教材不適合校方的教育方法,故由教師兼顧教學及編課程,慶幸的是推行教改期間,香港教材出版社方面派人來學校,研究校方的教育方針,並由專家調整教材,喜見教改的認同又邁進了一步。